杏一董事長陳麗如因為「憨」創業,如何讓醫療用品小店躍升產業龍頭?
News from: 數位時代
杏一醫療用品創立於1992年,創辦人陳麗如原為護理師,因不捨病人買不到醫療器材又入院,決定自己出來賣。從1間小店走到現在成為龍頭,她的心路歷程為何?
「做這一行不能期待生意好!」1990年,第一天拜拜,杏一醫療用品董事長、當時26歲的年輕護理師陳麗如,才剛默念完「保佑生意要好」,就被媽媽罵,許願生意興隆,是詛咒別人生病嗎?要她跟著念:「天公伯啊,我是哪裡哪裡人,拜託您,如果有需要我杏一照顧的人,請指引到我們門市來,讓我們有機會照顧他。」
回想起創業初衷,她只以一個「憨」字總結:因為工作過勞,加上有病人才剛出院就因為買不到氧氣筒又緊急入院,懷抱想幫別人解決問題的心,就想「那就做做看吧」!就這樣,從林口長庚醫院旁的一個二樓店面起家,到現在全台超過200家連鎖店,成為台灣醫療用品通路龍頭。
杏一的成功關鍵,包括切入醫療居家照護用品、選店策略(設在醫院旁)、公司員工與門市人員具醫藥護理背景,可以提供顧客專業的諮詢與服務,似乎都是精確的利基市場、精準的商業決策。
然而,故事起點卻都很單純:因為出身護理師,就選在醫院附近開店;看見病人反覆入院,就提供他們出院後能夠自立照護的產品;開店需要人手,就問有沒有想要轉職的護理人員。
在創業即將邁入30個年頭之際,陳麗如以病患(顧客)需求為出發點的理念,依舊沒變。杏一門市裡的一台會講話的血壓機,就是因為有客人反映,市售的血壓機字太小看不到。他們就專門為台灣市場客製化,「沒人要做啊,要說服廠商,給他錢給他量,成本比別人高很多。」結果,產品做出來以後,不但拿到SNQ(國家品質標章),也成為杏一與競爭對手拉開差異的競爭利器。
感嘆護士太過勞!幫病人量血壓,自己累到被扛走
Q:什麼契機決定離開護理專業,自己開店?
A: 我是念了護理,才喜歡護理的。病人進來,你看他是痛苦的,入院後經過治療、護理,過一段時間,他就變好,可以回家了,這是一個成就感。
可是當護士也很辛苦,常常要輪夜班。有次去病房量血壓,我最後的印象是在幫病人量血壓,醒來卻是在更衣室裡,同事說是病人把我扛來的。覺得很累的時候,就會想我只能當護士嗎?我可以當多久?我還可以做什麼?
創業,我覺得可以用一個「憨」字來解釋。
陳麗如
記得某一次,一個剛出院的病患又掛胸腔科的急診進來,問他為什麼,他說沒買到氧氣瓶。我們以前當護士,病人出院時,都有一張checklist(檢核表),提醒病人藥怎麼吃、記得買紗布、棉花棒⋯⋯。我明明有告訴病人要買氧氣瓶,一問才知道,他不知道要去哪裡買。我聽了好自責,覺得自己怎麼沒去check這件事。那時候就想,病人常回來不是辦法,是不是可以提供給他,那就做做看吧。
創業想讓病患安心出院!救命的氧氣瓶,不能等喘了才買
Q:所以是看到了病人的需求,決定創業?
A: 沒有,我沒看到需求,只是覺得資源浪費,重複住院對病人和家屬都痛苦,我就想如果我可以提供氧氣瓶,你就可以早點回家。所以我創業的概念,就是希望病患和家屬都能安心出院回家,我的店都設在醫院旁邊,因為出院回家這件事,就是要事先準備好,你不能喘了才買(氧氣瓶)。
其實這種病人對護士來說是最輕鬆的,因為每次狀況都一樣,只要照步驟做就行了。但慢性病是一種資源浪費,如果病人能在家準備好,就不需要一直跑來跑去。現在想起來,這個概念當時確實沒人想過,看起來好像是設計好的,但那時候真的只是想,如果能夠把該準備的東西都買好,也挺好的。
跑業務跑出誠信,「大家可能看我懷孕,跑不掉」
Q:從護理師轉行開醫療用品店,怎麼開始?
A: 我媽媽標會給了我10萬塊,告訴我做不好還可以回去當護士。因為沒什麼錢,店開在二樓(租金比較便宜),房東也不收我押金。接著,我就跑去台北市博愛路,那時候整條街都是賣醫療器材的店,也會翻電話簿,抄店家電話,一個一個打,大家可能看我懷孕跑不掉,覺得跟我合作沒關係。
店剛開的時候,血壓計、血糖計加一加,貨不到10種,來客數很少,營業額也很低。我就跑去醫院送貨,跟病人說,你要買什麼,我幫你買,一天兩次,所以我那時候就在做「代購」了,因為我要增加品項,要知道我要增加什麼。
我也會去拜訪醫生,請醫生介紹認識的業務,把產品放在我這裡寄賣。我把錢都一袋一袋包好,產品少掉一個,人來了就一包給他。我會這樣做,第一我數學不好,第二是我的承諾。
那時候只有一個概念:信任。一個人誠信最重要,我要讓你信任我,依賴我,甚至習慣我的服務。
引進E化加速展店,從1家到現在逾200家
Q:從1家店到現在超過200家店,關鍵是什麼?
A: 一開始覺得一間店就好,每天都要點錢、點貨,一不小心就出錯,就請了一個正職。時間久了,我就想,業務忙的時候,如果員工每件事都要問老闆,或是病人指定非要找老闆不可,這個正職人員會不會跑掉呢?人都不願意一直做一樣的事,那我是不是可以再開一家店,你也來當店長。
後來高雄長庚想把門市設在醫院裡面,有招標,我連標到了都不知道,不能後悔,就自己去高雄3個月,找當地人開店。一直到開第七家店,分散在台北、高雄、嘉義,我的管理經驗不夠,就受不了了,整天在想,有什麼方法可以更簡單做事。
零售業最痛苦的就是進銷存,以前都是人工,總經理蔡德忠加入以後,第一件事就是E化,強調3個S:專業化(specialization)、標準化(standardization)、速度(speed)。 就是這個E化,之後我每年多開20幾家店。
2018年,杏一營收突破46億元,較2017年成長6.92%,創下歷史新高。陳麗如很感謝當年有朋友跟她說:「當老闆很辛苦,做不好再回來當護士。」幸好有那句話,讓她知道自己絕對沒有後路,只能往前走,持續朝10年千家,百億營收的目標邁進。
留言
張貼留言